中大新闻 | 中山大学战“疫”:抢速度 聚力量 勇担当
中大新闻网讯 连日来,广东疫情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山大学党委及时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迅速组织部署,精准施策,集中力量开展疫情防控。10家附属医院责无旁贷,勇当疫情防控“急先锋”。千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深入社区、校园、疫情防控一线,齐心奋斗,集结成强大的抗疫力量。据统计,截至6月2日凌晨,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一线投入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共计5484人次,累计采样768673份。
中大速度:闻令而动,冲锋在前
在这场逆风而行的战斗中,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快速反应,集结出动,奔赴广州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佛山禅城区以及深圳盐田区、福田区各社区一线,珠海市定点区域等进行核酸采样和检测,以及疫苗接种等工作。一支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中大速度。
迅速部署。校党委书记陈春声,党委副书记、校长罗俊对疫情防控进行全面部署。5月26日,学校紧急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会上就做好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快速集结。5月27日接到通知后,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在1小时内紧急召集并分别派出40人、64人、102人的队伍支援社区核酸采样工作。附属第七医院1.5小时内组建起40人队伍支援核酸检测工作。“无敌中山医”的白衣战士们冲锋在前,勇挑重任,迅速奔赴一线提供保障,让人民群众有了一颗疫情防控的“定心丸”。
5月30日,广州开展核酸检测筛查的范围扩大。中山眼科中心半个小时内300多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肿瘤防治中心两批分别派出121人和51人赶赴越秀、天河支援社区核酸采样工作。附属口腔医院1小时内全院一半以上医护人员主动报名。附属第六医院半天内组建500余人的预备队。
“我有驰援武汉的经历,请批准我!”“我是单身,我没有顾虑”“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年轻,申请参加半夜的那个批次”……请战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这其中既有90后95后的新生力量,也有70后80后的中流砥柱,还有50岁以上即将退休的资深专家。
高效检测。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分别开创“移动方舱实验室”支援核酸检测工作,通过“就地采样、就地检测”的方式,节省核酸样本的运送时间,极大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
移动方舱实验室(来源: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
“移动方舱实验室”专门用于在疫情集中发生的地区进行现场核酸检测,样本进车后最快40分钟即可完成检测并出报告,比送到固定实验室检测要节约1—2个小时。“移动方舱实验室”的投入使用让核酸检测高效精准,减少因标本转运、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注入一剂“强心针”。
中大力量:组织作战,迎难而上
中山大学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突显。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附属医院党委和医院基层党支部迅速行动,组织有方、训练有素,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旗帜引领,全员动员。学校党委和附属医院党组织众志成城、主动作为,保证了抗疫一线工作有力有序,高效团结,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党委向全体医护人员发出“初心所向 使命必达”的一封感谢信,向深入一线支援社区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的医护人员致以真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社区核酸采样点第一线党旗飘扬(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深夜进行核酸检测(来源:附属口腔医院)
在珠海,附属第五医院迅速组建队伍,为4000余名高考涉考人员、公安民警测核酸。此外,医院还成立了600余人的新冠疫苗接种团队,并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亮身份、做先锋,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南海海上平台接种新冠疫苗。
为珠海一中师生做核酸采样(来源:附属第五医院)
在深圳盐田,附属第八医院采取“组团式”工作模式,全院全员动员,分赴街道社区、学校、小区、园区、企业等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领命出征的白衣战士们(来源:附属第八医院)
组织有方,战斗有备。为守好疫情防控“前哨”,学校和各家附属医院坚持提前部署、平战结合,把防控物资储备纳入长效机制,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不懈努力。附属第一医院组建了医务人员“抗疫梯队”,中山眼科中心组建84人综合协调保障志愿队,肿瘤防治中心疫苗接种小分队共65人。
核酸检测现场(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中大担当:风雨兼程,使命必达
连日来,“无敌中山医”军团派出了多支精锐医护力量,马不停蹄奔走于广州、佛山、深圳、珠海各地。
医护人员在雨中进行核酸采样(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医护人员在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医疗队员认真执行支援任务(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5月30日下午,附属第三医院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为师生进行核酸检测。当医护人员到达南校园体育馆那一刻,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师生们发自内心地向前线医护人员和幕后服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医护人员到达南校园体育馆(来源:党委宣传部)
专注进行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来源:党委宣传部)
6月1日,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张力强在广州天河区一核酸检测点开展工作时,发现一名年轻女子冲上来,边剧烈咳嗽,边惊慌指向咽部。短短几秒,她便开始呼吸急促,面部发紫。张力强立刻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几分钟后,卡在女子喉咙的药片终于被吐出,其生命体征也趋于平稳。
核酸检测现场(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医护人员防护服上写“广州加油”(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雨过天晴,各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仍在路上。这个炎夏,他们留下了大爱奉献的身影,留下了“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足迹。那些场景刻录在时代画板上,那阵阵掌声在人民群众心中回响。
面对这场突发的战“疫”,中山大学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凝聚了引领和感召的人民力量,在一个个战“疫”场上担负起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光荣使命!